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基金落地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62日,“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下称“政策性担保基金”)正式落地。据了解,该基金首期筹集资金为50亿元,总体筹集规模将达到100亿元。该政策性担保基金将激活商业银行的作用,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扶持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未来该基金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商业银行和政府将采取2:8比例,并省去原担保平台的区县审核环节,创新性地推出“批量担保”业务。

      政策性担保基金成立的当天,基金管理中心即与6家商业银行、4家同业担保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与3家企业签订了贷款担保意向协议。

      首期50亿 总规模100亿

     “首期资金来源共分两级。”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宋依佳表示,50亿元首期资金体量中,45亿元来自于市、区县两级政府,另外5亿元来自于部分商业银行等机构。

      宋依佳进一步指出,首期基金主要为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性、创业型、吸纳就业型、节能环保型和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新”和“三农”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再担保服务。

      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步走”战略,下一步要视担保基金业务的开展情况,逐步“增资扩股”,力争达到100亿元。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指出,过去上海也曾推出多项举措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前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要问题即是规模不够大。“规模不够大,表明支持举措不够大,更重要的是功能作用的发挥就面临很多制约。”屠光绍进一步表示,除规模不够大外还存在政策的针对性问题以及较繁复的操作流程问题。

      据悉,上海在建立和发展政策性担保体系方面一直在推进相关举措,1999年设立了总量为4万亿的融资担保财政专项资金,同时与国家首家政策性担保机构中国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投保”)合作成立了中投保上海分公司。此外,上海各个区县也分别设立了政策性担保机构,政府也曾注资给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助力其发展。但是仍然与上海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上海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需求相距甚远。此次政策性担保基金总体规模较高,更大意义上是通过商业银行不断括大受益企业的覆盖面。

     “加快形成以‘两个全覆盖’为重点的融资担保合作网络。”屠光绍指出,所谓“两个覆盖”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银行合作范围,加快实现重点商业银行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与本市各类国家级、市级、区县级科技创新和产业园区的合作,从而实现重点园区的全覆盖。

      放开风险分担比例

      此次政策性担保基金在服务上海中小微企业的过程中无论是操作流程还是风险分担机制都采取了较多创新性的做法。

      对此,宋依佳指出,创新举措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省去原担保平台的区县审核环节,并推出“批量担保”特色业务,对单户授信额度在300万以下,单笔不超过200万的企业由合作银行推荐,经基金管理中心作形式审核后,即可办理担保手续。第二,对“重点支持”类中小微企业,其单户最高贷款额度可由原担保平台的10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第三,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基金以做“信用保证”担保业务为主,取消了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反担保措施的环节,不需要企业再提供反担保。

     “根据原先文件的规定,对于区县来说,放贷时间划分为500万以上和500万以下不同的界限,500万以下的贷款最快也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未来区县审核环节省去将极大提高效率。”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副局长董文曜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同样拥有此感慨的还有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海良。“政府的财政部门对放贷程序不是特别熟悉,未来银行可以和企业直接对接,流程大幅简化。”侯海良说。

      此外,更大的亮点表现在进一步放开了风险分担比例,其中商业银行承担20%,担保基金承担80%。“通过政策性担保基金全新的风险分担机制设计,来撬动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屠光绍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优化风险分担比例的同时,政策性担保基金还加大了业务创新力度,即联手各类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联保、分保和再担保业务,开展“投、贷、保”联动。

      上海银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朱会冲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20164月份,银监会指定上海银行做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的综合金融服务。“此次政策性担保基金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手段,使服务对象得以下沉。”朱会冲称,在传统模式下轻资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没有抵押物,因此银行有较多顾虑,政策性担保基金推出后,基金分担了一部分风险,商业银行愿意进一步提高这类客户的覆盖面。

     “政策性担保基金的基金倍数理想的数字在5-10倍。”董文曜称,基金放大的倍数越高代表着受益面越广,但是不同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不同,需要贷款的特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一个过程。

      政策性、公益性定位

      屠光绍指出,政策性担保基金的核心功能定位在于坚持“政策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政策性担保基金体现在政策性,而政策性就是体现在非营利性上面。”屠光绍指出,过去政策性担保体系“不能赔钱,甚至要赚钱”的理念影响了这一体系功能的发挥。

     “哪怕最后不盈利,甚至极端来讲,全部的政策性担保基金全部用来承担风险了也可以,最重要的是中小微企业收益。”屠光绍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政策性担保基金的“政策性、非营利性”的功能定位,未来将建立一套符合该基金运作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把盈利、非盈利作为考核目标。

      政策性担保基金的核心点之一即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去发展直接担保业务,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风控体系,建立完整的运作机制。未来基金管理中心与商业银行将定制一套合作机制。

      宋依佳指出,政策性担保基金正式运作以后,未来将进一步建立和商业银行、商业性担保机构和园区的合作机制,以及体现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基金内控机制、符合政策性担保基金运作特点的绩效考核机制等三类机制。

      经过多环节的创新,未来可预期中小企业的担保费率、融资成本将会进一步下调。“希望未来能够和银行基准费率相同。”侯海良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您是第个访问本页面!